黃金、白銀就在你身邊」,這句話一點不假,你我手中的平板、電腦、手機都含有微量的稀有貴金屬,根據統計,一噸的廢電子電器含金量約一百五十公克,是開採一噸礦石含金量(五克)的三十倍,這些被大家稱之為「城市礦山」的電子廢棄物若能回收再利用,將可降低企業對於環境的開採,從而降低成本,也可以讓有用的資源回到供應鏈裡再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甚至達到零排放、零廢棄物的目標。
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根據聯合國大學(UNU)的調查,二○一六年全球產生四四七○萬公噸的電子廢棄物,其中回收率不到二○%,其他八○%流向哪裡?國際環保組織巴塞爾行動網(Basel Action Network, BAN)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將二百個電子廢棄物貼上GPS追蹤器追蹤其最後流向,結果這些電子廢棄物流向非洲及亞洲,包括中國、台灣、香港及泰國。
燒煮拆解 氰化物嚴重破壞環境
幾年前,〈文茜世界周報〉大幅報導中國廣東貴嶼因為露天燒煮電子廢棄物造成空氣汙染及水質汙染,當地民眾罹患某種特定癌症比例居高不下。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也以長篇專題披露已開發國家以「慈善捐贈」為由,將整櫃的電子廢棄物一批批送往非洲迦納,當地民眾沒有任何處理電子廢棄物的專業技術,同樣以露天燒煮法提煉其中的金、銀、銅、錫等貴重金屬,再賣給貿易商賺取生活物資。癌症、不知名的病痛,甚至產下畸形兒比比皆是,訪問下,民眾竟不知這是因為吸入大量重金屬及有毒物質所致,而諷刺的是這些電子廢棄物沒有一個是當地所生產。
電子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要如何處理,各國政府都很頭痛,全球每年電子垃圾估計以一○%至一五%的速度持續成長,二○一七年已來到六五四○萬公噸。一九九二年全球一八四國共同簽署巴塞爾公約,明定禁止輸出電子廢棄物到其他國家,必須在國內自行處理,但因為處理成本過高,多數業者走後門,將廢棄物輸往處理低成本或法令較寬鬆的國家,如印度及非洲。
落後國家用燒煮拆解法提煉貴金屬,開發中及先進國家礙於過去觀念及技術設備,採用強酸或劇毒來提煉貴金屬,最著名的就是使用王水及氰化物來提煉黃金,王水是強酸、氰化物為劇毒,容易對環境及人體造成傷害,其他如銀、銅等用混酸提煉。當然這些「城市礦山」若處理得當,可以使資源回到供應鏈裡再被利用,若處理不慎,強酸強鹼有毒物質隨著PM2.5懸浮粒子揮散到空氣中、水質及土壤,造成二次汙染,可能會比未處理前更加嚴重。
台灣號稱資源回收王國,回收率九○%以上在全球赫赫有名,處理電子廢棄物方法是破碎過後,焚燒熔煉再掩埋,優勝奈米公司總經理許景翔說,台灣回收處理產業鏈算是很完整的,一家公司不可能囊括全部處理程序,金、銀、銅、錫等各有負責提煉的公司,這站處理完交給下一站,做到產業分工、各司其職。憂心的是,業者以強酸劇毒提煉貴金屬賺取高額利潤,卻不肯投入資金購置防污設備,造成人員健康問題與環境污染。
環保剝金、剝錫劑 實現循環經濟
各國政府意識到,開發中國家由貧轉富及新功能推升汰換速度,電子產品需求急遽攀升,天然資源會日漸枯竭,因而提倡不同於直線經濟的「循環經濟」,從「搖籃到搖籃」,要讓回收的產品,經由拆解、提煉過後的原料回到供應鏈裡再度被使用,或轉作其他用途,減少對大自然的開採。循環經濟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一、設計源頭,二、回收處理,在設計時就必須考慮到如何回收。
如何回收,讓電子資源物能以環保的方式再回到供應鏈裡?這一點優勝奈米公司做了很好的示範,「逆向工程,怎麼來,就要讓它怎麼回去」,許景翔表示,一塊PCB板裡有主板玻纖、各種IC、電阻電容、插拔件、塑膠件、鋁件等各式各樣零組件,若整塊下去絞碎,則要花更多的分離程序、更複雜的強混酸溶出各種金屬,還不保證能處理完全。他手握一把義大利來的絞碎金屬粉說道,像這樣有銅、鐵、鋁、錫等摻雜在一起,將要花更大的成本來分離與純化(見附圖)。
以優勝奈米公司研發的環保剝錫劑來說,PCB板在溶液中經滾動後,會將當初焊接的錫溶出,IC、零組件會一一散落下來,再利用震動篩選機,依大小規格分離出不同零件,做到分流分類,之後再依各種金屬做應有的處理,這是回收處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回收,站在回收角度的許景翔也頗有心得,他表示,時下手機追求防水功能,厚厚的一層防水膠阻礙剝錫拆解,其他如液態玻璃、塑膠等更是不用說,各家手機品牌廠追求堅固耐用、美觀酷炫吸引消費者的同時,在設計上若能思考如何方便拆解或再利用,對環境將有莫大幫助。
優勝奈米除了環保剝錫劑之外,尚有金、銀、鈀、鉑、鎳、銦等金屬剝除劑,其中無氰電解剝金劑打破過去以來黃金只能溶於王水及氰化物的認知,能在幾秒之內完全剝除黃金,溶液中性無毒,操作相當安全,此項發明不但獲得美國、日本、台灣、中國等各國發明專利,更獲得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目前客戶多分布在歐洲及美洲。該公司內部亦自建一套電子垃圾處理SOP,從剝錫、篩選、烘干、粉碎、還原等流程整廠輸出,吸引許多國際大廠來台討論合作事宜。
「環保引導經濟」 才有路走
近兩年Apple提出Apple to Apple的概念,也就是說上一代iPhone的材料,能成為下一代iPhone的材料(回收材料如金、銀、銅、錫再度被利用,不影響新產品功能),目前已在香港、舊金山設置回收工廠,回收商回購舊機並嚴格篩選,功能尚可者以低價再度回到二手市場,不堪使用者完全報廢拆解,已初步展現回收成效。DELL在今年CES電子展宣示要在二○二○年之前,回收自家產品四五三萬公斤的電子元件,提煉後的金、銀貴金屬將轉作戒指、耳環、項鏈等文創產品。
華碩也在全球建立十四個回收體系,二○一六年回收一萬九三五噸電子垃圾,回收率約一二%,宣示在二○二五年回收自家產品二○%的目標。品牌大廠動起來,對於落實循環經濟總是有帶頭作用,未來在選擇供應鏈時,是否也會如此要求,值得期待。
按理來說,除了消費出去的產品回收之外,半導體、PCB或各品牌組裝廠應有廢棄的下腳料,若能在廠內處理再利用,可減少原物料的采購。許景翔不諱言,台灣廠商對於回收觀念僅在於收集後請處理廠帶走,後續流向、如何處理便不再關心,就連國內廢棄物處理廠也不願接受環保無毒的處理方式,原因在於過去氰化物設備成本攤提過重,其次是目前氰化物設備都由外勞操作,有沒有更新技術無關緊要。一位匈牙利的博士飛來台灣拜訪優勝奈米之後表示:「我很驚訝台灣還在使用劇毒氰化物,在匈牙利這是絕對禁止使用的」。
生產制造必須花成本,回收產品或下腳料同樣也必須付出代價,許景翔說,歐洲人環保觀念強,不願意犧牲空氣、水質來發展經濟,是「環保引導經濟」;亞洲,包含台灣,則是「經濟引導環保」,發展經濟為首要。他舉例,DELL在二○一四年推出一款以四分之一回收次料所生產的筆電,歐洲及亞洲同步上市,結果歐洲市場大賣,亞洲銷況低迷。對於歐洲人來說,再生品雖貴,但是價值更高,亞洲人則寧可選擇新品,這樣的觀念下,帶動歐洲無煙囪觀光產業興盛,賺進全世界觀光財。
「台灣其實可以成為全球環保產業的佼佼者」,許景翔說,以環保方式提升內部技術能量,更能為企業降低成本創造獲利,同時帶來環境安全、工作效率,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實力。
|